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中华论坛杂志 2018-12-08 20:51:32 点击:
华少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经典有足够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当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青年一代作为时代的先锋者,更应该自强,更应该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延续下去,挺起我们的脊梁,振兴中华。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一笔重大财富,首先青年一代必须打牢国学的基础,学习国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语言文字,中国人的思想、方法、观念都凝结在汉语文字里面,读书才是直接接受传统文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由内而外、内外兼修,让自己成为既心态阳光,又举止彬彬有礼且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中国人,从“诗、书、礼、乐”这四个方面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把最美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世界各国各族的人们,扩大我国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其次,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者宣传封建迷信,则应敝之。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的前进,人类社会怎样的变迁,都不能使它黯淡无光,相反要使它慢慢沉淀下来,熔铸成龙的脊梁,使龙的传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 上一篇:文人的棋趣 2018/12/8
- 下一篇:花开的声音(外五首) 20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