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文化传承

多点着力 多措并举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坚实堤坝

来源:中华论坛杂志 2017-07-21 11:25:08      点击:

编辑:邵宝国

去年以来,淮阴区教育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及省、市、区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积极践行“四种形态”,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一线。

一、工作回顾

抓住牛鼻子,“两个责任”压紧压实。

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牛鼻子,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全覆盖、无死角。一是健全体系。“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层层抓落实,7名班子成员联系淮泗、淮沭、淮高、运南、城区5个片区,20个科室负责督查64所中小学党风廉政建设。二是明确任务。局党委在主体细分上,对班子集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其他班子“一岗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并印发了“一书四单”及季度工单,同时延伸到校级班子,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要求明确,内容具体。三是强化考核。将党风政风廉政考核纳入年终大目标考核体系,主要负责人与班子其他成员以及科室、学校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共计89份,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长鸣“警示钟”,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学、讲、考、评、看”活动。一是以学促廉。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11次。二是以讲促廉。班子成员开设系列党课10节,局纪委开设“以案说纪•纪在法前”巡回讲堂,校校到、人人听、个个受教育,让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区委相关规定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至少有20个主动取消如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寿宴等违规操办的例子。三是以考促廉。开展《党章》、《准则》、《条例》等党纪党规知识考试,明确新常态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四是以评促廉。持续开展“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教干”活动,并引入第三方评议,不断提振行风、校风、教风。五是以看促廉。组织局机关干部及中小学校长观看廉政警示教育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尺•度》、《慎独慎微警示录》、《周恩来党性之光》等15部,组织党员干部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接受实境教育。


牢筑防火墙,制度笼子扎细扎牢。

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管理机制,积极构筑“不能腐”的制度堤坝。一是划红线。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十不准’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招生考试、教辅资料征订、公务用车管理等行为。二是严考核。制定出台《幼儿园园长考核办法》、《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淮阴区中小学校长“三年任期看我行”考核实施意见》,让廉洁从政、规范从教管理导向更加明确。三是抓权限。对“五不直管”、“三重一大”等事项,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一律实行班子会议讨论、全程记实、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彻底杜绝“一言堂”和“拍脑袋决定”。四是盯环节。加强对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等五项重点权力事项审批、监督力度,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向局纪委累计报备351件,局纪委向区纪委累计报备116件。

打出“组合拳”,行风治理从严从紧。

通过常态化的督查以及动态化的专项整治,全面肃纪正风,坚持动真碰硬,不断提升震慑力度。一是督查常态化。先后开展专项检查12次,对中秋、国庆、春节期间作风建设进行了6次明察暗访,对“三公”经费检查3次,同时通过内审、第三方审计,对35所幼儿园、20所中小学、12所公办学校食堂进行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累计发现、纠正问题25个。二是整治专项化。深入开展“两为”及基层“五长”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区64所中小学及35所幼儿园财务审计全覆盖,对全区中小学食堂经费使用作专项治理,对城区中小学开展“两风”专项督查整治,对全区幼儿园食堂食点开展专项督查治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作深入排查整治。三是处理公开化。开展“改善作风校校行”活动,集中瞄准有偿家教、在培训机构兼职取酬等敏感问题,力整能力不足不会为,精神懈怠不愿为,缺乏担当不敢为,以问题为导向,面上整治,重点突破,先后有9名教干教师“不为”或“乱为”被问责处理,这9名同志被公开点名道姓通报。

瞄准“箭靶子”,重点整治力查力行。

一是把握巡察契机,做好建章立制。针对巡察组反馈的四个方面共34个问题,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基建工程执行制度不严、“三公经费”压减不力、基层学校食堂伙食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校、各科室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要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源头治理。二是聚焦重点权力,开展“十项”督查。今年,要按照划定节点对局机关“三公经费”,对各校财务制度、新建工程项目决策程序及廉洁承诺、食堂领域的经费使用、义务教育助学金发放、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拨付、课程活动基地专项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补助、基建领域零星工程项目、财经领域的经费管理和物资采购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频度的监督检查。三是严查顶风违纪,坚决遏制腐败。严肃查处在巡察反馈整改以及“十项”督查中发生的贪污受贿、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顶风违纪违法案件,注重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反腐,按照“一案五报告”制度,提高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力求通过查处1人,警醒一片,教育一批。

架起“高压线”,“四种形态”用准用好。

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及政纪处分等多种方式,让践行“四种形态”成为体现监督成效的必要手段。一是“三问”排查廉政风险。在基层“五长”专项整治中,通过设问,促进廉政风险点排查,重点列出10个风险点,要求校长自查自纠;通过追问,促进廉政风险点整改,纠正了25个问题;通过质问,促进问责追究工作,有15名教干受到问责。二是谈话促进问题整改。积极践行“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打好“预防针”,提升“免疫力”,充分发挥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作用。先后对校长、园长及财务负责人提醒谈话146人,干部任前谈话8人;有36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约谈,整改问题210个。三是问责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挺纪在前,对于违纪违规的行为,坚决“亮剑”,确保态度不变、焦点不散、力度不减。去年以来先后下发乡村基层“五长”整治通知书65份,下发监察建议书5份,函询16人,通报5111人(次),政纪处分23人,问责28人,追责23人。今年1—6月份,先后查处违规操办、违规收费、擅自脱岗、接受礼品和宴请、值日监督检查失职、交办问题整改不力、安全防范措施不实、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等违反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的问题,累计立案11件,纪律处分11人,问责13人,追责5人。